牡丹江市围绕树立大食物观以及向森林要食物、建立生态森林食品供应基地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实践发展林下经济,推动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2021年,牡丹江全市林下经济实现产值103.6亿元,位居全省领先行列。
抓优势、巧分析、精规划 找准产业切入点
牡丹江市全市森林覆盖率65%,林业用地中可适合发展林下经济面积占林地面积40%以上。林下经济资源储量极为丰富,林木蓄积量3.2亿立方米,森林树种有77种,野生植物约有2200种,可开发利用的野生药用、食用植物有500余种。
其中,乔木有红松、冷杉、落叶松、柞树、白桦等20多种,灌木有榛子、胡枝子、杜鹃等100多种,草本植物有1000多种,中草药有党参、黄芪、刺五加、五味子等300多种,山野菜主要有蕨菜、薇菜、黄花菜等,菌类主要有黑木耳、榛蘑、榆黄蘑、元蘑、松茸等,还有黑熊、野猪、狍子、鹿等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几十种。
“在牡丹江市,黑木耳、大榛子、葡萄、滑子蘑、红树莓等林产品数量大、品质优,多数是‘原字号’走向市场,如果将产品精深加工做起来,将会为我市发展林下经济加重砝码。”牡丹江市林草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像丛茗菌业、北味菌业、中龙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市场前景好,辐射面逐年增大,以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潜力很大。
近几年,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林下经济做为全市重点产业来打造;市人大把发展“两果一药”林下经济做为1号议案来推动;市林草局精心组织编制了《牡丹江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强调依托林木林地等资源,以林兴业、以林富民、以林强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龙头带动、群众参与,加快林菌、林药、林果、林菜、林养、林游等林下产业发展,形成林下种植业、养殖业、森林旅游业和森林产品加工业联动发展新格局,把巨大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这些有效举措,为牡丹江市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
全链条、壮骨干、建基地 以示范做引领
目前,林菌、林药、林果、林菜、林养、林游是牡丹江市六大骨干林下经济产业。
说起牡丹江市林下经济,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黑木耳第一县”“世界黑木耳之都”的东宁。东宁市构建了黑木耳栽培、深加工、菌需物资交易、木耳营销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木耳栽培规模达到9亿袋,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39个,建成了辐射东北地区的黑木耳生产菌需物资大市场,形成了“小木耳大产业、小产品大市场”。
国家级绥阳木耳批发大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交易量占全国的2/3。2021年东宁市栽培黑木耳20.1亿袋,干品产量超过10万吨,种植规模占全省总量三分之一以上。
11月1日,在东宁市通沟林场大榛子栽培示范基地,工人们正在采摘果实饱满的大榛子。蒋厂长告诉记者,基地于2012年建设栽苗后已经迎来了丰产期,150亩榛子地能结出4.5万斤大榛子。该基地先后带动东宁市发展种植大榛子达2万亩。
像这样的示范基地在牡丹江市遍地开花,林口县树莓种植基地面积3万亩,年产10万斤;海林市建成食用菌产业园3个,总量突破2.8亿袋;东宁、林口、宁安、穆棱北药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6.8万亩。
抓点带面,有效带动了林下经济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集约开发方式转型升级。
扩规模、增效益、创品牌 林下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商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品质有了更高需求。”海林市悦来颐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建伟说,近年来,猴头菇酱、猴头菇挂面、猴头菇咖啡……猴头菇系列产品陆续研发出品,合作社在延长猴头菇产业链方面不断发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海林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主任王春和介绍,海林市猴头菇产业从业农户突破10000户,全市有超千万袋生产规模的猴头菇专业村3个、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园区6个,猴头菇年产值实现4.54亿元。
在穆棱市河西镇三兴沙棘谷,每年冬天橘红色的沙棘果好似把天都映红了半边。2020年5月,穆棱沙棘顺利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证书,为穆棱市增加了一个重量级国字号区域公用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填补了黑龙江省沙棘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的空白。
由黑龙江中穆沙棘有限公司携手黑龙江农科院浆果研究所、山西食品研究所合作共建的中穆沙棘精深加工项目,目前正在进驻沙棘系列饮品生产线和沙棘油灌装线,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新增就业人员岗位80个。
当下正值红松果实采收期,在海林市红松采收场里,海林市林草局病防站技术人员正在抽取调查球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使用无人机对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林地落叶松毛虫进行防治,保障了红松果实增产增收。
目前,由地方林场牵头,带动周边林下经济发展、培育上百名林下经济能人、创品牌走口碑、林草局工作人员保驾护航等一系列措施并举,2022年,预计全市林下经济产值达148.48亿元,同比增长43.9%。(记者 张雪地)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