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其土壤性状好、肥力高,常被视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吉林省强化法治保障,依法保护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日前被中央依法治国办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督察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2021年10月,中央依法治国办对包括北京、吉林在内的8省(区、市)开展了实地督察。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这是在东北地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形象地描绘了黑土地的肥沃。然而,近年来,由于不合理垦殖和耕作等现象,肥沃的黑土地开始变“薄”、变“瘦”、变“硬”了。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显示,近60年,东北黑土耕作层土壤有机质下降了三分之一,部分地区下降了50%。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处理好“养地”与“用地”之间的矛盾,迫在眉睫。
吉林以法治建设为黑土地保护夯基垒台、保驾护航,努力推动黑土地保护取得实效,走出了一条黑土地保护的法治之路。
2018年7月1日,《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021年7月22日,伴随着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在吉林长春的成功举办,“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正式公布。在依法护土上,吉林省走在了前列。
黑土地保护的组织建设也在同步发力。吉林成立了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设立黑土地保护管理机构和黑土地质量保护监测中心,建立黑土地保护“田长制”,把保护责任落实到田间地头、落实到基层组织,进一步压实了责任。
在强化执法司法配合方面,吉林高压打击涉及黑土地违法犯罪行为。2021年,吉林查处破坏黑土资源犯罪案件18起,扣押黑土21万余立方米;检察机关开展黑土地保护检察监督专项行动,2020年9月以来共批准逮捕17件20人,提起公益诉讼28件。
提升依法保护“黑土地”能力,智慧法治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记者了解到,吉林建立了省级黑土地(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完善49个标准化县域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全力提升打击破坏黑土资源犯罪活动的预知预警能力,在黑土地保护上实现法治和智治融合。保护黑土地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吉林积极推行智慧普法,创新精准普法、互动普法、短视频普法等形式,广泛宣传有关黑土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及科学知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保护黑土地资源。(记者 卢越)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