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2022年第39届北京晚报百队杯足球赛在蒙蒙细雨中进行了第二个比赛日的争夺。孩子们在绿茵场上忘情地奔跑,身边的“黑衣法官”裁判员们则用贴心、细致的工作,让他们更好地享受足球带来的这份快乐。
帮助孩子理解规则
“孩子们,今天下雨,球场湿滑,做动作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受伤,也不要伤到对手。”一场10岁以下男女混合组五人制比赛开球前,蔺红伟这样嘱咐双方的小球员。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执法经验的国家级裁判员,第一次执法百队杯的他仍然在赛前做足功课,“大部分孩子都不太会控制身体,今天场地有些湿滑,容易受伤,所以我们裁判商量好,开场前一定提醒他们注意。”
这样的细致不只体现在赛前,比赛过程中,每进行一次吹罚,蔺红伟和同事们都会简要地告诉小球员判罚依据是什么。
来自青岛的国家级裁判员喻金鹏与蔺红伟一样,都曾执法过中国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在百队杯的赛场上,喻金鹏同样有自己特殊的执法心得,“青少年比赛和成人比赛相比,对抗没有那么激烈,但有时候同龄孩子的身材差距很大。作为裁判,我们要在保持公正的同时,通过吹罚去控制比赛尺度。”同时从事青少年足球培训工作的喻金鹏认为,对孩子来说,通过书本学习足球比赛规则效率不高,不如通过比赛在实战中理解、记牢规则,“这就需要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多用心,比如有的孩子罚定位球、边线球违例了,我们就要在判罚的同时告诉他们哪里错了,或者示范正确的动作,这样才能加深他们的记忆。”
暖心举动感动孩子
在执法一场9岁以下男女混合组五人制比赛时,一名小球员在封堵对方射门时被击中腹部,喻金鹏立即飞奔上前询问情况,并召唤场边的主教练准备换人,“最重要的是保障孩子的安全,也许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也要让他下场缓一缓,看看情况。”
昨天的“雨战”中,记者在现场看到了暖心一幕——比赛中,一名心急的小球员无法系上鞋带,当值主裁判李倩二话不说,跑过去俯下身,帮助孩子系好鞋带,帮助他继续在绿茵场上驰骋。李倩告诉记者,那名小球员的鞋带有些长,比赛中开了,他又有些着急,“所以我就帮他系上了。”得到帮助的小球员赛后对记者直言,自己被这位“裁判姐姐”的举动感动了。
更让参赛小球员们印象深刻的是,裁判员们在比赛中的态度都非常和蔼,脸上总是充满笑容。对此,李倩说:“执法青少年比赛不需要一张特别严肃的脸,要有亲和力,通过准确的判罚、正确的言行让孩子们信服。”
“不止是界线,更是引领。”这是今年百队杯的宣传口号之一,指明了裁判员在青少年比赛中需要承担的特殊责任。在高校任教的蔺红伟对此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在比赛中是为孩子们服务,做好判罚的同时要关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足球比赛的魅力。”
雨中踢球 酣畅淋漓
昨天,第39届北京晚报百队杯足球赛遇到“雨战”,但雨水阻挡不了孩子们踢球的热情。如同“一到高考就下雨一样”,百队杯足球赛和雨水也有着不解之缘。近40年的赛事,几乎每一届都会遇到下雨天。“雨战”成为了百队杯的一个标签,这也是小队员们难忘的参赛经历。
北京观音堂足球体育公园承办的是五人制U9和U12两个年龄段混合组的比赛,共有234支球队在这里比赛,单单是这一个赛区就已经达到了“百队”规模。从8月8日开赛到14日落幕,观音堂赛区在7个比赛日中天天都有比赛。
“去年的第一场比赛就是雨战,今年又赶上了。”小球员们一边入场,一边交谈着。赛场内外形成鲜明的对比,场地外无论家长还是孩子,要么打着伞,要么披着雨衣。进入赛场,除了部分教练和工作人员打伞,几乎所有的参赛球员都是淋着雨,不做任何遮蔽。对于踢球的孩子来说,这点苦根本算不了什么。
平日里,孩子们在雨中踢球的机会很少,很多人是第一次在雨天进行比赛。各队教练针对雨天地滑的特点,向队员们反复强调要多打门,注意守门员脱手后的补射。赛前的训练中,很多球队加强了射门练习,守门员着重演练接地滚球。比赛临近,从小队员的表情中看不出紧张,透露出的更多是兴奋。雨中比赛有很多偶然性,孩子们在传接球和临门一脚的经验上显得不足。以赛代练,这种实战演练的机会殊为宝贵。队员们下场后,教练员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大家赶紧穿上衣服,防止感冒。很多球队都做好了准备,让球员们带好毛巾、风雨衣和更换的衣服。
在雨中,鸿恩旻惠队取得了一场胜利,这不仅是球队在本届比赛的开门红,更是球队在百队杯历史上的首场胜利。教练员杨朋介绍,球队在去年刚刚合练不久,就报名参加了百队杯比赛。由于实力上存在差距,球队踢的两场比赛都是大比分落败,未能攻进一球。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球队的水平有了提高,再次来到百队杯,他们定下了打进一球的“小目标”。比赛开局很顺利,鸿恩旻惠队很快就完成了进球的目标。可进球的兴奋劲还没过去,对手就连下三城,反超了比分。最终,鸿恩旻惠队历经波折,获得了胜利。这样的过程对小球队的成长很有帮助。“雨战”更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小球员们经受住了考验。这次参赛的收获远比进一球、赢一场要多得多。
(记者 陈嘉堃)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