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学校教练员岗位设置工作。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专业体育教练走进校园并固定岗位,将打破过往体育老师“全科医生”的单一形象,增设一专多能的“专科医生”将有效解决校园开展专业体育训练的难题,昔日效力省队、国家队的高水平运动员有了用武之地,为高水平运动队输送高层次运动人才的技术壁垒进一步打破,“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迈出重要一步。
顶层设计明确方向
《意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可根据工作实际,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学校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确有必要设立专职教练员岗位的学校,在核定的编制和专业技术岗位总量及结构比例内设置,专岗专用,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管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意见》不搞“一刀切”,学校主管部门可对所管理学校的教练员岗位统筹设置,统一管理使用,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岗位任职条件。学校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的原则开展岗位聘用工作,加强学校教练员队伍建设。
记者在广州市各区采访时了解到,越秀区、荔湾区、花都区、白云区等区在开展“430课后服务”,过程中探索购买服务以解决学校体育高水平专业化的难题。广州市荔湾区体育发展中心(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业余体校)负责人虞飞表示,“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在开展体校教练进校园活动,以此作为体教融合和校园专业体育训练的有益补充,射击、游泳等项目成效显著,这些通过广州市运动会得到了很好的检验。”
当然,此次由四部门联合出台《意见》,而非过往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主导的改革,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介入旨在从顶层设计上解决“编制”问题,这也成了体教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过往体育教练不能占用教师编制,无法享受同等待遇,导致大量地方队和国家队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无法“入编”,只能进入其他行业,体育人才流失的同时,开展校园体育却出现专业教练稀缺的尴尬局面。
细化落实岗位职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广州市各区中小学受制于政策、编制、经费等因素,专业教练进校园常态化并不顺利。如何在符合政策法规的前提下,细化落实岗位职责,照顾各方权益,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关键。
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意见》具有相当强的指导性,特别是一些细节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意见》指出,学校教练员要发挥专业特长,参与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工作中形成良性互补。学校教练员职称层级、岗位等级和评价标准按照体育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各地可积极探索,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学校教练员职称评价标准,鼓励学校教练员扎根基层,干出实绩。学校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取得相应职称后可按规定相互转任。
此外,《意见》鼓励退役运动员在学校教练员岗位继续发挥专长,提出各地可拿出一定数量的学校教练员岗位面向取得一级及以上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退役运动员公开招聘,体育部门负责做好退役运动员转型学校教练员培训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做好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教学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相信在《意见》的指导下,各级机构将凝聚共识,分工协作,将“部署学校教练员岗位设置工作”落到实处。
专业教练大有可为
根据《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和《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广州实际,广州市在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旨在发挥本市体育和教育资源优势,加快形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体教融合新格局,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广州市体科所副所长、跳水奥运冠军杨景辉表示,《意见》的印发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家校双方的拥护和支持,也体现出体教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年来,广州按照“一校一品牌、一区一特色”的要求开展校园体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学校原来有一位游泳或者球类老师,但他退休了,这个项目的发展就出现断层;现在从顶层设计上规划了校园教练员岗位,学校可以根据场地设施和传统来开展本校特色的体育项目;以前体育老师可能是一个“全科医生”,现在教练员就是“专科医生”,有了编制和经费,学校可以招到更高水平的专业教练,让学生接受科学的专业训练,避免伤病和走弯路,为后续培养输送高水平运动员打下基础,现在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杨景辉还举了一个例子,羽毛球奥运会冠军张洁雯到中山大学任教,她的公开课基本是被学生“秒光”的,她的到来加强了中大羽毛球项目,对于大学生训练、竞技、理论水平的提升都是有帮助的。
如今到广州市体科所任职,杨景辉对体医融合、科学运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现阶段的工作包括为专业队提供科技支持、国民体质监测等,同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民所用,对教练员进行培训、服务体教融合也是重要的内容和方向,体科所在中小学生的体能训练、营养摄入以及反兴奋剂、相关标准的制定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嘉晖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