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新华社荣誉出品、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影片《我们是第一书记》登陆全国院线。该片是国内新闻领域首次尝试“以新闻素材依托电影方式”进行融合创作的大银幕作品。影片以“第一书记”为引,记录下他们在全国各地脱贫攻坚一线的感人事迹,为下一代留下可供追寻和回望的脚步与精神。该片由任杰执导,入选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扶持项目。
“我是一个商业制片人,如果基于商业计算,这样的影片可能永远没办法走向院线,但我们所有人基于一份感动的初衷,将这些第一书记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付出。”谈起创作初衷,该片出品人兼制片人、发行人张苗坦言,作为电影工作者,他觉得自己有责任用他所擅长的表达方式,把这个时代的温度和感动记录下来,影片也是“新闻人和电影人完成的一次跨界合作尝试”。
《我们是第一书记》耗时三年拍摄,拍摄团队深入多个贫困地区,真实再现了脱贫攻坚背后第一书记们的动人事迹。该片制片人魏骅说,他在海南当过六年记者,采访过很多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有的人质疑第一书记,说他们就是去贴标签、争荣誉的,可是当你跟他们同吃同住的第一个晚上,你就明白了。因为当万家灯火亮起,第一书记都是驻村的,家人不在这里,他们只有一个人、一盏灯,继续工作。”他说,过去他的工作只需要把有关脱贫攻坚的信息流推送到大家手机就完成了,但当新闻与电影工业相结合时,观众可以在电影里看到手机上看不到的更丰满的细节、更感人的故事。
该片导演任杰说,作为一线媒体工作者,他对“第一书记”这个选题并不陌生,但此前确实没想过新闻素材有可能做成电影,他将这次拍摄看成当代新闻人在媒体变革中的一个新使命。“既然我们每天都在做新闻,为什么不花时间让我们的一次报道留存在大银幕上,延长它的生命,扩大它的传播价值?另外,我们现在在城市生活,能不能用手中的摄影机、照相机,为我们农村的父老乡亲做一点事?”他感慨,三年时间不仅仅只是拍摄过程,也是所有摄制组成员一起伴随第一书记们的脱贫攻坚战一起成长的过程。有些拍摄“主角们”自己都不知道
旺青罗布是西藏自治区尼辖乡宗措村第一书记,也是影片主角之一。他笑言,一开始答应拍摄,是觉得剧组有专业团队和专业器材,想“蹭导演的专业度”为他们村的养殖合作社拍点素材发到网上,让村里的羊“好卖一点”。一开始面对摄影机他还有点不适应,因为从早到晚都有镜头对着他拍,后来才慢慢习惯了机器的存在。任杰也说,在充足的拍摄时间里,摄制组和第一书记们建立起了信任和情感,“有些第一书记的镜头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在被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把最真实的故事带给大家”。
“比我艰苦的第一书记太多了,能够代表他们走进大银幕,我觉得更多的是向这些曾经、正在、即将奋斗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一线的同志们致敬,也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和启发。”旺青罗布说。
电商主播薇娅曾经多次参与助农公益直播,她也成为《我们是第一书记》的“第一推荐官”。看完该片后,她说:“这部电影让我回想起助农直播期间去过的很多地方、遇见的很多‘第一书记’,他们就像电影中呈现的一样,为了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付出了很多心血。除了感动和敬佩之外,我也想学习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记者 袁云儿)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