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2021年度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看点”评选活动正式上线,包括30个备选项目,欢迎广大市民为名城保护亮点工作投票。
据介绍,一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共同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本次活动梳理了名城保护工作领域社会关注、市民关心的重点事件,请广大市民选出“2021年度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看点”。在评选活动前期工作中,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青年报社着眼社会关注、市民关心、具有推广价值的名城保护领域事件,梳理出45个备选项目。经反复推敲并听取专家意见,精选出30个备选项目。备选项目对应《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基本上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
一直以来,北京青年报持续关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本次评选活动中,北京青年报多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报道进入备选项目,并为评选活动提供大量文字和图片素材。
本次活动投票界面简洁、易于操作,可一键查询备选项目详情,包括2021年节点性进展和重要意义,同时配有照片,让市民一目了然。投票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9日20:00,每位用户限投一次。
备选项目
1.重新制定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颁布施行
经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作出明确规定;提出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纳入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体系”,从体制机制上明确了名城保护是首都规划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北大红楼等31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整体开放
2021年,北京大学红楼、李大钊故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等31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完成修缮后向社会开放。北大红楼推出《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群整体开放,是北京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的生动实践。
3.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驶入“快车道”
2021年,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顺利推进。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立法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二审,印发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完成鼓楼、正阳门箭楼的修缮,考古发掘出正阳桥镇水兽;全力推进中轴线环境整治,太庙、社稷坛、先农坛内部分非文物建筑已拆除,先农坛、天坛内部分单位腾退方案已明确;北京市与国家文物局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举办主题边会,文化音乐竞演真人秀《最美中轴线》播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举行,中轴线申遗保护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大幅提升。
4.“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正式落户首钢园区
2021年10月,“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获国际奥委会批准正式落户首钢园区。曾经的修理车间、焦化厂、高炉等工业遗存,如今已经华丽转身,被打造为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赛事表演、数字创意、会展服务等于一体的新发展区域,也成为公众喜爱的“网红打卡地”,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新亮点。
5.进京“赶考”路线研究成果发布
2021年9月,北京城市规划学会三山五园研究中心发布了进京“赶考”路线图,通过梳理这一红色文化脉络,再现了1949年3月25日党中央进京历程,供社会各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6.密云区松曹路为保护3000年古柏改道
密云区新城子镇有一株千年侧柏,被喻为“九搂十八杈”,专家推算其树龄超过3000年,是北京市公认现存最年长的古树。上世纪70年代,古树旁修建公路,对古树生长造成一定影响。2021年,密云区对树旁的松曹路实施改道,同时建设“古柏公园”,古树的生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7.皇史宬重新对公众开放
皇史宬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建筑群,其建筑特点、规制之美和匠心之运别具一格。2021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完成对皇史宬北院的修缮和展览布设,于2021年9月1日起重新对公众预约开放,践行了“不求所有,但求所保,向社会开放”的理念。皇史宬参观内容主要包括北院古建筑群和3个专题展览。
8.“银锭观山”美景再现
2021年7月底,北京积水潭医院新北楼完成降层,“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景观视廊打通。此前,影响景山万春亭和鼓楼之间景观视廊的北海医院和东天意市场也完成降层。为保护老城舒朗壮美、平缓开阔的空间秩序,首都功能核心区内共规划了36条战略级景观视廊。
9.琉璃河遗址考古持续“新发现”
2021年4月,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新发现的夯土建筑基址印证了“周初封燕”的史实,有助于开展早期国家治理和城市建设研究。2021年12月,琉璃河遗址又出土一批新文物,广大市民踊跃在线观看考古工作网络直播。
10.北京市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入选国家级和市级名录
2021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北京市推荐的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北京果脯传统制作技艺、孙氏太极拳、丫髻山庙会等18个项目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2021年9月,北京市公布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什刹海传说、天桥杂耍、汉白玉雕鸟笼制作等48个项目入选。
11.社会各界纪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先辈
2021年是梁思成先生120周年诞辰、侯仁之先生110周年诞辰。社会各界通过专题展览、学术论坛等形式纪念这两位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先辈,缅怀他们作出的重大贡献。
12.平安大街全线重新亮相
2021年,平安大街整治提升工程全线完工。平安大街是贯穿老城东西的重要道路,两旁分布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记录了城市变迁和社会发展。通过平安大街林荫化改造,推动了对老城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的保护。
13.弘扬“工匠精神”,文物古建保护修缮领域举办多项赛事
工匠精神在北京的老城保护中绽放光彩。2021年4月,西城区“大都工匠”文物古建修缮技能技艺大赛决赛举行,优胜者入选“专家库”。2021年10月,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古建筑工竞赛决赛举行。
14.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探索新模式
2021年4月,西城区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招标结果落地,共有晋江会馆、梨园公会等6个文物建筑确定了利用单位及利用方向。2021年9月,西城区再次推出杨椒山祠、绍兴会馆等10个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标,致力于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把关、市场化运作”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
15.《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名录》公布
2021年3月,北京市文物局公布《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8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111件/套。2021年10月,北京市文物局、水务局联合公布《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名录》,涉及昆明湖、北海、白浮泉、广源闸、永通桥、清代自来水厂、澄清下闸遗址7处文保单位。
16.演出进会馆,助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
2021年9月,“会馆有戏”系列演出之“遇见湖广”在有着近200年历史的湖广会馆戏楼拉开大幕。西城湖广会馆旧址、东城颜料会馆旧址等陆续推出演出,持续打造“会馆有戏”的文化品牌,推动文物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
17.北京市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挂牌保护工作
挂牌保护是落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一项重要工作。2021年,北京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挂牌保护工作。2021年5月,刻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文保碑立放在北京站站前广场。2021年12月,多栋(座)北京市历史建筑完成挂牌。
18.900年老“栗祖”有了智能管家
2021年11月底,怀柔区渤海镇的百亩明清板栗园中的万余棵栗树都装上了“智能管家”。通过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可实时监控树木的各项数据和灌溉情况。其中,见证了明长城历史的900岁老“栗祖”与明长城交相辉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今,板栗产业已成为怀柔特色农产品,板栗蛋糕、板栗零食等深加工产品已成“网红”,科技助力板栗产业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19.鼓楼西大街阶段性完成风貌整治
为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于2021年年初完成。这条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北京最老斜街呈现出独特人文景观,市民可以在这里探访一处元代码头、漫步两段古迹高墙、体验四个口袋公园、了解多个历史典故。
20.东四南北大街完成环境提升
2021年年初,崇雍大街中段——东四南北大街综合提升主体工程完工,改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利用了有价值的旧砖瓦和老构件。这条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大街再现“文风京韵、大市银街”,展示出北京老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21.“雨儿人家”共生院,新老交汇留乡愁
2021年,经过申请式腾退、修缮提升,雨儿胡同30号院化身“共生院”——“雨儿人家”。腾退的空间为社区居民所用,月月有活动、人人可参与,引入第三方机构运营,成为服务社区居民的重要阵地,实现了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
22.颐和园博物馆挂牌成立,让文物“活起来”
2021年9月,颐和园博物馆挂牌成立,首批展出286件/套福寿文化主题文物。该博物馆采用世界通行的藏品库与展馆相结合的现代化博物馆模式,文物展厅面积近3000平方米,今后将持续展出“三山五园”相关文物,提升保护利用水平,让文物“活起来”。
23.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再现千年驼铃古道
2021年9月,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开街。老爷庙改造成为“古道斯存”民俗陈列馆,“庆春斋”打造成为老舍主题纪念馆……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与进山古道形成完整的京西古道体系,成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24.密云区收集近万块老城砖,加固明长城“墙子雄关”
2021年,密云区为保护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明长城军事要塞——关上城堡,实施完成城堡北城门“墙子雄关”加固工程。施工方从当地群众手中收集到近万块散落老城砖用于补砌,延续了关上城堡古韵风貌。
25.门头沟区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完工
门头沟区琉璃渠村被誉为“中国皇家琉璃之乡”。为使700年烧造琉璃的老窑火重燃,门头沟区对废弃已久的“北京市琉璃制品厂”进行改建。2021年,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成为面向游客开放、兼具集琉璃制品保护性生产、琉璃文化博物馆等于一体的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6.正阳桥遗址考古出土明代“镇水兽”
2021年9月24日,正阳桥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出土一尊“石雕镇水兽”。这一新发现有助于了解正阳桥准确的地理方位,对研究北京城护城河、防御、交通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全北京现存已知的镇水兽屈指可数。
27.坚持“老城不能再拆了”,核心区申请式退租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1年以来,为推动老城整体保护,改善平房院落居住条件,东城区、西城区分别启动了景山三眼井、西总布街区和钟鼓楼周边、大栅栏观音寺等片区申请式退租工作。退租完成后,相关部门将对腾退院落进行修缮和活化利用,恢复传统风貌。
28.地安门外大街复兴计划启动
2021年4月,作为中轴线上形成时间最早的商业街市,地安门外大街启动复兴计划,遵循“微整治、微修缮、微更新”的理念,对中轴线遗产区及周边街区进行系统化提升,再现“前朝后市”古都商业街的繁华景象。
29.妙应白塔寺重新开放,助力街区活力提升
2021年6月,历时两年七个月修缮的妙应白塔寺重新向公众开放。围绕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西城区打造了“白塔夜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坛和“白塔妙会”文创市集。整治提升后的东西岔胡同也全新亮相,成为市民观妙应白塔的“网红打卡地”。
30.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顺利推进
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对象。2021年,三条文化带建设均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6月,大运河北京段40公里河道正式旅游通航。2021年9月,北京冬奥公园开园,助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2021年12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正式印发。(记者 李泽伟)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