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题材剧《冰雪之名》落幕 编剧团队:竞技并不能涵盖冬奥意义

2022-02-21 15:14:56     来源:北京晚报

冬奥题材电视剧《冰雪之名》上篇《冰雪情缘》刚刚落幕,接下来开启的是下篇《冬奥梦想》的故事。在该剧编剧团队看来,上下篇的创新结构更能如实反映完整的中国冰雪运动四十年,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也刻画了不同的冰雪追梦人。

《冰雪之名》由傅东育担任总监制,白涛执导。据编剧团队透露,该剧的结构方式和故事形态是团队自主决定,主创人员认为《冰雪之名》是冬奥题材剧,而非竞技题材剧,“竞技并不能涵盖冬奥的意义,我们希望拉高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史的时代纵深,把冰雪运动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

这个决定不是空穴来风。“如果我们写冬奥剧,只写冰场的健儿,不写他所在的社会,这就是悬浮和架空。”主创人员表示。编剧团队在前期采访和调研中发现,中国冰雪运动大多集中在东北地区,1980年中国首次参加冬奥会时,大多数运动员也都来自东北。“我们就以此为起点来说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而讲述冰雪人的奋斗故事不能离开他身处的社会环境,这就自然而然地要提及东北地区在面临改革开放时所发生的时代巨变。”在上篇《冰雪情缘》中,编剧团队没有局限于主角严振华与李冰河的竞技和感情,而是一开始就将二人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大背景,东北城市工厂以及雪乡的发展困境,尤其是女主李冰河的家庭所遭遇的变故,共同构成了上一代冰雪运动员寻求职业生涯中的外在因素。

编剧团队中,胡雅婷和张贝思根据安排各自主要承担了上篇花滑和下篇短道速滑的剧本撰写。这也和两人的兴趣有一定关联,早在《冰雪之名》创作前,胡雅婷就是一位花滑运动的爱好者。张贝思更年轻,对短道速滑、对当下年轻人的故事更有热情。接触项目后,胡雅婷更加觉得,“要讲好冬奥史,用一个人或者一种运动根本承载不了。”她负责的上篇故事其实核心就是讲“初代冰雪人的没落”,以严振华和李冰河为代表的中国冰雪运动员,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多遭遇的是挫折和失败,他们的经历折射着一代冰雪运动员的成长轨迹。“我在采访中发现,初代花滑人想要了解世界比赛的规则,都是靠自己看录像琢磨,具体哪些动作怎么得分,其实并没有得到完整的科学专业指导。然而,恰恰是这一代冰雪人挑战自我、奋发拼搏的精神,才有了后来中国冰雪运动的长足发展。”她说。

虽然采用上下篇的故事结构,但《冰雪之名》并没有选择完全割裂的叙事,当镜头转向下篇,故事的主角严阳其实正是上篇中男主严振华的儿子。父亲职业生涯的失意并没有阻止这个年轻人对冰雪运动的天然热爱,他不顾父亲反对入选短道速滑青训营,却因实力不济沦为女队陪练。在团队成员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成功逆袭,成为本剧的一大看点。胡雅婷透露,不少熟悉中国冰雪运动员的观众会发现,严阳的职业经历其实和现役中国短道速滑队员武大靖极为相似,这种设定也贴新一代冰雪人的风格,“严阳这一代冰雪人就没有那么多来自时代的外在压力,他们更加注重自我成长,感情线就更少了。”

导演白涛也表示,下篇的故事更加青春热血,与上篇的厚重沉稳风格有所不同,“下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将着力点放在新生一代如何在优渥的生活条件下,通过冰雪运动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完成父辈未完成的终极梦想。”“三代人与冰雪运动结缘,不仅完成从雪乡到城市,由业余到专业,从专业到职业的转变,也是从国家队到冬奥会的初期理想向终极梦想的升级,更是个人荣辱向集体利益再到国家荣誉的递进式蜕变。”(记者 李夏至)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