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从小就爱听海浪声、闻那股海味儿。大学也读的海水养殖专业。这些年,我一直在水产行业里,对全国主要水产养殖区、养殖品种、技术模式有比较深入的了解。2016年,我的对虾工厂顺利在江苏赣榆蓝湾现代渔业示范园安了家。
逐海而生,不能满足于靠海吃海。水产技术不断升级,带动渔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别看我们的养殖车间面积不算大,每年能养3至4茬对虾,亩均产量超过2万斤,靠的正是现代化的设施、标准可控的工厂化模式。为了实现绿色生态养殖,厂区配套建设了室外水处理池及海水外塘,投放牡蛎等贝类和滤食性鱼类来净化过滤,实现水循环洁净排放。周边养殖户来厂里参观,看到一个个先进的监控设备,都感慨“真带劲”。
这些年,适应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我和同行们在生态养殖上不断下功夫。利用专业知识,我在仔虾标粗、水质调控、弧菌防治、对虾肠道和肝胰腺调理方面做了比较完善的技术总结,养出来的对虾纳入了江苏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成为“有身份证号”的对虾。
跟过去传统养殖相比,设施渔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靠拢。养殖劳动强度下降了,但对人才、科技的要求更高了。作为一家水产科技企业,我们瞄准“育繁推一体化”的方向深耕,跟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推合作关系,不断提升水产品的附加值。今年6月,我们参与创建的“江苏赣榆贝虾科技小院”正式揭牌成立,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现代水产行业,当好新一代科技“渔民”,让设施渔业更有科技范儿。
(记者 郁静娴采访整理)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