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把“服务指数”正化为群众企业基层的“幸福指数”

2021-08-30 15:44:49     来源:浙江日报

在浙江,部门单位的“服务指数”正有效转化为群众企业基层的“幸福指数”。党史学教育开展以来,我省坚持将学成效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关注主体差异,积极拓展服务对象,新增“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项目,创新开展具有浙江特色的“三为”专题实践活动,不断提升为民排忧解难实效。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13.8万余项、企业反映的问题8.7万余项、基层反映的问题5.7万余项,通过针对出实招、办实事,办结率达98.96%。

办实事首先要问需求,才能办到群众心坎上。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推出组团式惠民宣讲服务,通过“浙里办”“浙里访”对群众咨询事项进行大数据分析,确定教育、人力社保、住房、卫生健康、医保、公安、市场监管、税务、交通等九大高频需求领域,线上线下精准推送政策解读,实实在在送去惠民服务,目前已在杭州市拱墅区、诸暨市、舟山市普陀区、江山市等地举办多场活动,关注参与群众达300万余人次。杭州市部署开展“民呼我为”主题活动,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台,以民意热力图、热度榜等动态分析群众需求,通过抓取关键词、匹配各级权力清单,自动流转精准交办,实现群众呼声一键直达;嘉兴市广泛开展“网格大走访”活动,通过访民情、问民意、列清单,推动百姓诉求大搜集、民生实事大办理。

紧扣“红色根脉”“共同富裕”等重要内容,我省又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政策供给和制度完善。针对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编制实施方案,制定了5个“一县一策”和14个专项支持政策。省农业农村厅围绕强村惠民、未来乡村建设等17项重点工作,采取揭榜挂帅机制鼓励部分市县先行先试,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突破标志成果。宁波市筹建“崇军联盟”,为全市20余万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惠优待优先服务。温州市锚定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实施“百亿强村”计划,制定“金融强村”十条意见。

聚焦社会关切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省坚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借助数字化改革等靶向发力,实打实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为破解舌尖上的安全难题,省市场监管局率先实施餐饮外卖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创新上线“浙江外卖在线”数字台,实现网络餐饮从线下到线上、从后厨到餐桌、从加工到配送、从商家到骑手全链条闭环管理,外卖餐饮“点得安心、送得顺心、吃得放心”正成为现实。特别针对“一老一少”重点人群,找准需求开展服务。省卫生健康委在“浙里办”APP全新发布预约挂号“关怀版”应用,让老年人挂号更简单、更贴心、更便捷。

截至目前,省预约诊疗服务台注册老年用户238万人,通过移动端挂号的老年用户占比从2020年初的8.5%上升到当前的11.2%。得益于省教育厅积极推进的校内托管服务,形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暑期托管服务试点在全省各地“开花”,5.5万名学生度过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暑假。如今,全省已开展校内托管服务的小学达2930所,小学放学校内托管服务覆盖率达90%,困扰双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多年的带娃难题有了浙江解法。

在开展“三为”专题实践活动中,我省还注重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强化打造“重要窗口”的示范引领效应。目前,浙江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8万余家。省委宣传部积极建设新阶段农村文化礼堂2.0版,通过数字技术推动“万堂互联”,探索“文化供给资源共享云”建设,广泛开展文学、音乐、曲艺、影视、书法、美术等线上线下培训活动,创新数字阅读、在线演艺、网上辅导等新型服务,努力让村民不出村也能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服务。

资讯推荐